时间:2017-10-30 来源:网络转载
2017年是金融去杠杆的大年,监管部门为防范风险推出一系列新规,不少基金公司着手调整旗下基金的投资者结构,个人投资者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产品机构化是基金行业近两年呈现的一大发展趋势,但机构资金集中赎回带来的流动性风险也开始不断暴露。例如去年底,受机构资金集中赎回影响,不少机构资金占比较大的货币基金流动性一度受到严峻考验。今年4、5月份,由于银行委外资金赎回,债券市场也一度面临较大压力,出现了较大波动。为加强对流动性风险的管控,进一步规范开放式基金的投资运作,《公开募集开放式证券投资基金流动性风险管理规定》年内正式出台和实施,以上种种都让基金公司开始正视旗下基金的投资者类型和结构。
华北某大型基金公司内部人士表示,有的公司在对旗下基金的投资者结构进行调整时,甚至做出了较大的战略性改变,并采取大额资金限购等策略。比如,其所在公司旗下的货币基金,机构资金由此前的不限购不限量,变更为申购规模达到一定级别以上要单事单议。
“未来,投资者结构将成为衡量基金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基金加强对资金属性的把握也正变得越来越重要。”该人士表示,其所在公司属于业内较早重视投资者结构调整的公司,尤其是公司旗下的货币基金,在今年上半年便开始着手调整。
北京一家中型基金公司市场部人士表示,今年其所在公司针对基金销售的一大动作便是转向化。“近两年,机构客户的占比越来越高,但今年流动新规出来后,这种趋势有所转向。其实,公募基金产品本身就是大众化产品,因此,现在公司在营销推广和品牌宣传上,也更倾向于公众化,并注重对投资理念的推广。对于机构资金,则更倾向于做一些定制化的产品。”
上海一家基金公司营销部门人士表示,以前客户大比例为个人投资者,但从去年底以来,随着委外资源的加入,机构客户带来的增量很大,机构客户开始占据较大比例。在市场营销和推广上,到底是要减少对个人客户的推广投入,还是机构客户和个人客户两手都要抓?成了公司上半年曾面临的一大困惑,“随着市场开始回暖,我们发现个人客户也还是很重要的,还是需要重点维护和保护。”
不过,也有公司表示,机构客户依然是最为重要的客户,在市场营销推广上也会更倾向于用更专业的方式来吸引机构投资者,并会专门针对客户需求,设计其需要的资产配置型工具或风险收益特征需要的产品来做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