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11-29 来源:网络转载
92号文:追本溯源,PPP向重质转变,回归PPP发展本质。
自2014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首次明确允许社会资本通过特许经营的方式参与城市基础设施投资与运营,标志着我国PPP时代的来临。近几年来,我国PPP发展十分迅猛,截至9月底,全国已进入开发阶段的项目达6,778个,总投资约10.1万亿元,已经成为全球最有影响力的PPP市场。但PPP短时间内的过快发展,导致了一定的泥沙俱下情况。在第三届PPP融资论坛上,财政部史部长强调了PPP改革实践中对PPP发展理念认知不足,重建设轻运营,绩效考核不完善,积累了一定的隐形风险。此次财政部下发的92号文,通过负面清单的方式严格新项目入库标准,对于已入库的项目进行集中清理,清退不合格项目,并要求在2018年3月底前完成。我们认为未来的PPP项目更加注重其质量,PPP的发展回归其提高公共服务效率的本质上面来,而并非单纯的融资工具。
192号文:央企拿订单愈发重视项目质量,民企参与度有望上升。
央企在参与PPP项目中有天然的优势,主要集中在拿项目和融资两方面。今年以来,利率上升和PPP项目回报率下滑促使了民企的参与度进一步降低。作为环保行业本身,民企较多,大部分以设备制造和工程起家,在涉及大型捆绑式项目,投资金额比较大,央企在PPP项目中有非常明显的优势。192号文对央企做PPP业务管控的最大亮点在于各大央企对PPP业务实行总量管控,要求内部风险隔离和控制负债规模,以防过度推高杠杆水平。我们认为国资委加强了对央企行为约束后,央企未来拿订单的筛选愈发严格,对项目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总量控制打破央企是PPP领域里的绝对玩家这一格局,为民营资本参与PPP项目腾出一定的市场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