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拓展投融资渠道 助推经济转型升级

时间:2016-12-09 来源:网络转载

分享到:

今年(2016)以来,渭南市通过创新设立22支政府产业投资基金,引导和撬动300多亿元社会资本进入重点产业、项目和重点园区进行股权投资,以金融创新助推经济转型升级、持续健康发展。

在大荔科技产业园区,产投公司干部邢云这几天工作很忙碌,因为园区刚刚得到了一笔2000万元的投资,用于盘活一家停产企业的300亩土地等资产,通过建设标准化厂房,把新项目引进园区。

大荔科技产业园区产投公司综合部部长邢云:“因为园区的土地资源有限,4万多平(方米)的厂房闲置在这儿也是一种大的浪费。我们就是收购这些现在停产的企业,然后让它们运行起来。”

投给园区的2000万元,是11月刚刚设立的渭南市产业投资基金的第一笔投资,从提出申请到资金到位,仅用了半个月时间。

大荔科技产业园区产投公司综合部部长邢云:“(目前)顺利完成了收购工作。基金对于我们来说是雪中送炭。”

渭南市去年地方财政收入只有72亿元,资金瓶颈是制约当地发展的一大短板。为破解项目缺资金和融资难题,渭南市通过创新设立政府投资基金,政府用少量财政资金设立引导基金,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入股,成立子基金,投资重点园区、重点产业和项目,用股权投资激活实体经济。

政府大胆创新拓展投融资渠道,也让寻找投资渠道的社会资本看到了用武之地。陕西石羊集团就出资6000万元,发起设立了渭南生态科技发展基金,重点投资渭南现代农业建设、农业科技创新及上下游产业链的项目企业。

陕西石羊集团项目发展部总经理傅巧艳:“我们也是感受到了这样一个(投资)机会,为我们扩大投资平台,寻找到了一个非常好的项目。”

陕西金控资本管理企业总经理李弩:“通过母子基金、投贷联动、产融结合的方式,来实现政府资金放大,把政府和社会资本以及产业的发展和创新结合在一起。对于陕西来说,是一个突破性的创新。”

目前,渭南市设立的22支政府投资基金,已募集资金376亿元,其中财政性资金不到20%,而来自于深圳、成都、苏州、西安等地的社会投资,占到了80%以上。投资方向基本实现了全市重点县区、重点产业、重点园区全覆盖,创造了我省“融资模式最新、基金数量最大”两个之最。

渭南市区域合作协调办公室主任王斌:“按照“一园区一产业一基金”的原则,(本月底前)将其中的2亿元,投到蒲城、富平、大荔、白水和卤阳湖5个园区,变间接融资为直接融资,发挥政府性引导资金的催化效应。”



扫码访问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