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4-28 来源:网络转载
历史证明,金融发展必须依托于经济发展,在当前经济形势不尽明朗的背景下,金融业机构必须根据经济需求正确规划未来发展方向。
“长期以来,中国供需关系一直面临严重的结构性失衡,‘供需错位’已成为阻挡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最大路障。而随着供给侧改革的推进,部分供给领域迎来发展契机,这也将成为投资基金机构的投资机会。”太初投资董事惠轶认为。
具体而言,一方面,过剩产能已成为制约中国经济转型的一大包袱。另一方面,中国的供给体系与需求侧严重不配套,总体上是中低端产品过剩,高端产品供给不足。此外,中国的供给侧低效率,无法供给出合意的需求。因此,强调供给侧改革,就是要从生产、供给端入手,调整供给结构,为真正启动内需,打造经济发展新动力寻求路径
比如产业结构问题突出,表现在低附加值产业、高消耗、高污染、高排放产业的比重偏高,而高附加值产业、绿色低碳产业、具有国际竞争力产业的比重偏低。为此,需要加快推进科技体制改革,促进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业的发展;需要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为绿色低碳产业发展提供动力;需要通过金融体制改革、社会保障体制改革等去淘汰落后产能和“三高”行业等。
因此,从2015年开始,以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为重点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经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调后,正式拉开大幕。通过供给侧改革,用增量改革促存量调整,在增加投资过程中优化投资结构、产业结构开源疏流,在经济可持续高速增长的基础上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
“当前,国家大力推动供给侧改革,原来的重点产业不断更新换代,市场进一步向优质企业集中;同时,大量创新型企业、创业性企业不断涌现,逐渐成为举足轻重的新型市场,比如智能制造、现代农业、互联网等,这些领域都蕴含着不少的价值投资机会。”惠轶说。
有鉴于此,太初投资成立伊始即锁定产业升级这一主题,紧紧围绕实体经济的中坚力量即上市公司群体,为上市公司定增等再融资提供金融服务,帮助上市公司加快创新、拓展业务,实现产能优化升级,进而带动整个产业的优化升级,为供给侧改革大局贡献力量。
目前,围绕产业升级,太初投资已超过10家A股上市公司达成战略合作关系,并完成其中多个项目的成功投资。